现在位置:首页 -> 校本教研 -> 轻负优质经验 -> 正文
【字号:||
追求“会慧同行”的灵动课堂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6-02-24 15:54 来源:沈家门小学 乐明辉 访问:

  我们学校一直以打造“会慧同行”的灵动课堂为目标,所谓“会慧同行”,就是让学生学会的同时赋予他们灵动的智慧。“学会”是课堂的基础,“智慧”是我们的追求。所以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追求会慧同行的灵动课堂”。本学期来,我们把教研主题确定为“一环一得,会慧同行”,所谓“得”,即是“得知识,得方法、得能力、得智慧”。通过开学初的“先导课”到各教研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再到最后的“精品课”展示,从中我们悟出了“一学一渗透,一渗一运用,一用一能力,一能一智慧”教学流程,也初步形成“三大环四小环”的教学模式。所谓“三大环四小环”,就是课堂总的环节为三大环,即“灵动导入”“灵动展开”“灵动总结”,在“灵动展开”这一环节中进行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又由四小环组成,即“灵动预学”“灵动展示”“灵动提升”“灵动评价”,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计灵动的学习单,预设每一单元反馈时的提升,少讲多练,还教于学,实现“高度自主,尽情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教学。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几个要素。

  要素一:学生学习策略——注重自主探究

  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性决定了知识来自于建构,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之中。“高度自主”的课堂教学应该渗透探究的理念。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注重探究的课堂”走出了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主观、细密的课时设计为基础,以追求不折不扣地理解教材,呈现教案为目的的旧框框,它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教于学;对学情的研究,顺学而导,这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劳动,需要教师倾注自己的智慧。

  (一)教师要着眼于教材的灵活运用上,即预设探究内容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从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角度上来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作出行之有效的思考、规划,使教学内容真正地、不断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例如,教师要预设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探究什么内容?用什么问题引发探究活动?怎样探究?怎样由探究引出新的问题等等。最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的学习品质。如本学期信息组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围绕《丰富的图库》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教师围绕本课的技能点“运用金山画王图库工具制作作品”首先设计下列几个探究点,应用于每个环节的“灵动探究”中:

  1.图库里有哪几种图片?你会使用这些图片吗?

  2.图库中各按钮有什么功能?

  3.你能用这些图片做什么作品?

  4.尝试用图片制作喜欢的作品。

  在设计“探究点”的基础上,教师对每个探究环节的达标点要胸有成竹,在

  学生探究后反馈不到位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使之达到技能点,这就是课堂中“灵动提升”环节。为了确确实实地做到“还教于学”“少讲多练”,我们统一了信息课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有:1、引导(纠错式引导和提升式引导)2、梳理:在某个探究环节学生所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多时,教师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梳理,以达到储存清晰的目的。3、示范:第一种激趣性示范,教师示范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第二种解惑性示范,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的示范起到为学生解除疑惑的作用。这样
“一环一探究,一环一展示,一环一提升” 的课堂教学既能满足学生探究问题的心理需要,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习得,更注重发展思维、培养学力。

  (二)教师要着眼于课堂的随机应变上,即生成探究内容

  探究型的课堂,其本质特性是生成性的。这意味着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又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教学永远超乎预设之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性的、艺术性的、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督促,以求把事先拟定的设计与现实课堂情境能最佳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和课堂上生成的某个适宜运用探究方式教学的环节结合起来,就会获得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益。

  如本学期音乐“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上课内容为三上《桔梗谣》,学生唱会旋律在跟唱歌词时遇到了困难,几个“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小节总是唱不准,上课的缪老师马上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伴之间一个唱旋律,一个唱歌词,小伙伴通过合作探究马上解决了这个难点。

  又如本学期科学“同课异构”活动,上课内容为《重力的测量》,课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学生用测力计测同样重量的钩码,反馈时发现有好几个小组测出的钩码重量不一样,什么原因呢?教师抓住这一课堂的意外生成,让小组再操作一次测量过程,仔细观察,探究重量的不同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教师汇总学生的探究结果,再一一排除,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原因是测力计使用不当,测量前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学生在探究真实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思维过程,开启了思维之门。教师如果能智慧地运用课堂中生成的探究内容,也就能把智慧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这就是真正的“会慧同行”的课堂。

  要素二: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合作学习

  最常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十几年来,我校在“主体学习,辩证指导”课题理念的指导下,一直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小组组建: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组一般由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及两名学困生组成,在全班同学对小组成员的构成没有意见后,组建才算完成。然后便是小组的建设。平时班级管理中对小组的评价更胜于对个体的评价,无论是学习、比赛、参加各类体验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小组成员自己动手设计队牌、取队名、制订小组规章制度等,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增强了小组的团队凝聚力。

  2、合作形式:有了强凝聚力的团队,就有了合作学习的机构。在“灵动预学”结束后,便进行“灵动展示”,首先是组内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互问互答式群学,交流学习成果。如语文课堂初读课文结束后,组内交流词语的学习情况,学生就从词语的音、形、义三方面按规定的句式和程序进行反馈交流,组内由记录员把疑难问题记录并集中起来。然后是班内展示,由组内的中心发言人把小组的学习成果中最重要的是疑难问题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拓展、质疑等。

  3、评价方式:设组内评价和班内评价。组内评价主要从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四方面进行评价。班内评价主要从展示、补充、质疑三方面的质量给小组打分。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高度自主,尽情三动”的课堂教学。

  要素三:学生学习途径——注重多通道的设计

  学生差异的知识建构决定了各种不同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特质与基础,巧妙架设起学生通达目的地的通道: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期待,点燃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为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通道的多样性。

  “三表学习,灵动课堂”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各学科各知识技能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途径的多通道进行了研讨和罗列。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先梳理了一到六年级学生要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大体序列,明确每个知识(技能)点落实的年级、单元及课文。再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教研团队研讨梳理出多样通道。语文教学内容的包罗万象,使得我们的通道也千变万化,在知识的吸收内化方面有词语理解多通道、句子理解多通道、段落学习多通道、篇章解读多通道等;在知识的外化表达方面有多元朗读表现、多梯度说话表现、多平台写作表现、多样化灵动作业等。如小学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梳理出以下通道,如:抓重点词语理解——用文中的语句表达——以自己的感悟表达——用生活(历史)实例说明——借名言名诗阐述,不同个性、水平学生选择的理解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不同的通道其实就是不同语文学习方法的提示,这样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学生的学习障碍。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给“一环一得”中的“得能力,得方法,得智慧”的学习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这些通道既是多种感知理解表达方式的并列选择,这样就使不同学习特质、智力类型的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表达;而且很多通道的设计存在着渐次递进的梯度,要求递增,难度渐高,挑战性也越强。如此设置,也为了引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挑战自我,突破围栏,拾级而上。

  要素四:教学内容确定——注重学科核心价值

  (插入教研员的话:美术教学要选择能体现学科核心价值的内容,觉得深有同感,也让我想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就是要选择有语文学科核心价值的内容)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但是具体到实践的层面,当一篇篇课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到底什么才是该教的东西,很多老师又说不清楚了。教学内容不明确,课堂上就无法做到精讲多练,还教于学,因此语文教学一直存在“花时多实效低”“重学习轻运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我校就创造性地运用文本,确定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语文课堂究竟教什么进行了探讨研究。以各年级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例,对几类教学时常会偏离学科核心价值的教材进行了研究。首先教务处在选教材时煞费苦心,关注到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课文:三年级选的是科普性说明文《蜜蜂》,不小心会上成科学课;四年级的《秦兵马俑》,可能会沾上很浓的历史课的痕迹;五年级选的是情感价值观特别鲜明的《难忘的一课》,很容易上成思品课;而六年级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也许会有美术名画欣赏课的味道。我们在处理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时努力实现以文本为范例,以语言文字的实践作为手段,以知识的迁移、运用作为价值取向,让学生收获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目标。

  以三年级教研组执教的《蜜蜂》为例,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作者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科学的角度看,法布尔的思考是周密的,实验条理是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客观严谨的。而执教这样的科普性说明文,我们最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在语文课上充斥的都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在三年级段“人人试教”教研活动中,不乏有此类的课,学生在法布尔实验过程的设计意图中打转,漫无边际地说着理由,浑然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有科学味,却失了语文味。通过评课反思、磨课打造后,这堂课又出现在精品课的展示上,完全褪尽了科学课的痕迹,教学实验过程的每一步教学设计以语言文字的训练贯穿其中。第一环抓动词概括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环用上“为了……我……”来说说法布尔每一步实验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三环体会法布尔在记录实验过程时用词的严谨;第四环抓住反问句的强调作用进行反复运用突出了蜜蜂寻找回家的路的艰难……以语言文字的运用贯穿全文教学,突显了浓浓语文味。真可谓是“一环一得,会慧同行”。

  刚才是我对我校本学期课堂教学探索的一点心得,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汹涌大潮来说,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对于走在前列的名校来说,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尝试,我们期待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探索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吧!

  用一句诗和大家共勉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法的方案

  一、组织形式:

  以六人小组为合作单位,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每组选举一个“中心发言人”,一个“发言质量监督员”,一个“纪律监督员”。

  “中心发言人”职责:

  1、指定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发言顺序,并能及时纠正小组成员发言中的语病,要求每个同学说完整话。

  2、小组其他同学发言完毕后,中心发言人要把同学的意见进行综合,作为小组的整体意见,随时准备在班级中汇报。

  “发言质量监督员”职责:

  1、仔细倾听同学发言质量,并及时进行点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动、补充、整合。

  2、对同学的发言质量进行等级考核。

  “纪律监督员”职责:

  1、管理好“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纪律,要求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时做到仔细倾听,不做与学习主题无关的内容。。

  2、对每个同学合作学习时的纪律作出等级考核。

  二、展示形式:

  1、以小组团体形式进行展示,展示人:中心发言人。

  2、设计一些展示讨论结果时的语言表达形式。

  (1)首要发言组: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认为……

  (2)补充发言组:我们小组对XX小组还有补充……

  (3)持不同意见组:我们小组对XX小组有不同意见……

  三、考核形式:

  1、考核周期:一周考核一次,和每周的文明礼仪评价结合起来;一月考核一次,和每学月的学科争章结合起来。

  2、考核标准:

  (1)合作学习质量:由“发言质量监督员”负责每次合作学习的等级评价,一周一小结。

  (2)合作学习纪律:由“纪律监督员”负责每次合作学习纪律的等级评价,一周一小结。

  3、表格设计:

                                                                                                                                                                                                                                 
 项目    姓名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一周小结

  质量

  纪律   质量

 纪律

质量

 纪律

 质量   纪律

质量

纪律